瑜伽(yoga;又譯瑜珈)源於古印度文化,是古印度六大哲學派別中的一系,探尋梵我一如的道理與方法。


一些苦行僧無意中發現到各種動物生病時能不經治療而自然痊癒,經由親身模倣各種動物的姿勢,將此種緊張與鬆弛的方法(瑜伽體位法)運用到人體時,竟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你可發現,瑜伽有許多體位法是以動物名稱來命名,如蛇式、魚式、貓式、犬式、蝗蟲式、鴿式、海狗式,這些獨特的姿勢及修正姿勢稱之為瑜伽體位法(Asana)。


而現代人所稱的瑜伽則是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養心方法,包括調身的體位法、調息的呼吸法、調心的冥想法等,以達至身心的合一。尤其今日,瑜伽已成為許多中外巨星及名流人士所風靡和熱愛運動,利用瑜伽來消除壓力達到身心靈的平衡。


 


字源


瑜伽(Yoga)這個詞在梵文的意思是合一、相應,源自梵文YUJ,意思就是一種稱為「」的工具,用於駕馭牛馬。


這個詞的最初原型是原印歐語的字根 *yeug- ,意思就是「連結、結合、統一」。


具體來說,「瑜伽」這個詞在梵語的可以譯為「內在真我的統一」。


 


起源


瑜伽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唯一的經典是根源自公元前兩百年的著名瑜伽行者(YOGI)帕壇伽利(音譯)所著的《瑜伽經》(瑜伽的重要理論著作)。


嚴格來說,瑜伽是一種身心鍛鍊的統稱,好比中國講返本歸源、導引等等,瑜珈在印度也是一個身心修練的通泛名詞。有一段時期進行各種身心修練的人不管任何派別,都被尊稱為瑜珈士(Yogi,女性為Yogini)。


古印度的宗教哲學派別林立,不過有兩本著作被大多數印度人尊為經典,一是「奧義書」,二為「博伽梵歌」,古印度婆羅門教提倡「梵我一如」理論,由於印度教的普及,加上另一位有名的瑜珈祖師同時也是印度教祖師商卡拉的影響,這兩本書也被往後大多數的瑜珈士奉為經典。


瑜伽術本是一種身心修持術,與宗教無關,也可以說古印度任何宗教都採用。它的最高目的是實現人的一切可能,從精神(小我)與自然(梵,大我,最高意識)的合一(即「梵我一如」),一直到成佛成仙,或者其他教派所說的最高目的,瑜珈術都是被認可的途徑之一。


印度古語有云:世上有兩種超越太陽軌道(獲得永恆)的方式:


1.   在瑜伽中離棄世間。


2.   在戰場上委棄身體。


這其實與中國傳統價值觀有所契合,例如道教的「功德成神」說,與儒家的「忠烈祠」信仰。


 


 


 


 


                                     


 


瑜珈的分類


瑜伽五大類


·         身,哈達瑜伽。


·         心,勝王瑜伽。


·         知,智慧瑜伽。


·         情,虔信瑜伽。


·         意,行動瑜伽。


 


哈達瑜伽


Hatha Yoga,哈塔瑜伽。Hatha的意思為左,右鼻孔。以極度的呼吸與身體鍛鍊為主的教派,古老的哈達瑜珈士的特徵是穿耳環、禁欲,實行斷食、閉氣、長時間單腳站立或舉手等苦行,另外睡釘床、吞紗布清洗食道以及進行膀胱肛門清洗等等也是哈達瑜珈士常作的鍛鍊。


古老哈達瑜珈士追求人體極度的表現,有時會進行將身體縮擠在小箱子埋入地下數天的表演,以證明人體的潛能被開發。1950年代,尚有香港的專欄作家在報章撰寫專欄教授如何自行透過哈達瑜伽來作自我潔淨。現代已少有人如此進行哈達瑜珈的鍛鍊。現代的哈達瑜珈被統括為體位法的練習,所以所有強調體位法身體鍛鍊的派別都可以歸納到哈達瑜珈裡。


 


勝王瑜伽


Raja Yoga,有稱「羅瑜伽」。勝王瑜珈以帕坦加利瑜珈經為主要經典,強調八步功法身心並行的鍛鍊,尤其著重靜坐與冥想的鍛鍊,以達到天人合一的三摩地為目標。目前印度有些寺院團體仍以勝王瑜珈為標榜。


 


智慧瑜伽


Jnana Yoga,又稱「知識瑜伽」。以理性的思維、邏輯思辯以探求真理的瑜珈。中國的老子,莊子等可以視為智慧瑜伽修行者。


 


至善瑜伽


Bhakti Yoga,又稱「虔信瑜伽」。追求超越情緒、理性純善的道之愛,以冥想、唱誦、禮拜等嚴謹的宗教生活態度以及積極行善來達成。


 


行動瑜伽


Karma Yoga,通過積極入世的一系列實際行動來達致功德圓滿。聖雄甘地即行動瑜伽奉行者。中國儒家亦可視為此類。


 


音瑜伽


Mantra Yoga。瑜珈的眾多修練方法之一,許多瑜珈派別都採用,各自的差別為宗教歌唱、咒語唸誦、秘密咒語唸誦等等。唱誦時講求心氣合一、專注、信心,長時間的唱誦時常容易引發唸者的宗教經驗,效果強烈又簡單,所以各大派別都很重視此練法。


唸誦一般採用7個「種子字」,各自代表人的七輪


 


密宗瑜伽


Tantra Yoga。千年師徒的秘密傳承,著重於開發生命能量,超越凡人境界的修練。 密宗瑜珈的特色為複雜曼陀羅圖案(Yantra)、詳密的宗教儀軌、不對外公開的內容、利用性能量引出生命能量的修練法、變換物質的練法、利用屍體的修練法、太陽能修練法等等。


 


 


以下為現代瑜伽


所謂現代瑜伽是根據現代人的身心健康需求產生許多瑜珈種類(把竿瑜伽亦為一類),有的派別強調獨特的鍛鍊法,有的強調效果,有的強調對象,有的則以宗師為名。


 


高溫瑜伽


Bikram Yoga。強調在溫度高達攝氏四十度上下的教室裡練習體位法,以大量流汗為樂,偶有人因身體不佳受不了而產生嘔吐虛脫等症狀。因為Bikram Yoga有專利問題,高溫瑜珈練法有的稱為Hot Yoga(熱瑜珈)以規避,名稱不同內容一樣,但是業者會以更好的溫濕度調控設備作區隔。


 


舒緩瑜伽


Restoration Yoga,以盡量放鬆身心為主的體位法練習,教練內容以引導身體放鬆舒緩為主,主要針對有失眠、高壓力問題的人。著名的Sivananda Yoga派別近似此類。


 


Iyengar瑜伽


以著名的印度國寶B.K.S. Iyengar大師為名的瑜珈,Iyengar大師目前年高八十多歲,從事瑜珈教學數十年,是當今全世界最推崇的瑜珈祖師。其瑜珈鍛鍊以姿勢的精準、著重練習順序、使用輔助器材等等為特色,也是目前公開介紹呼吸鍛鍊法最多的瑜珈上師。


 


Ashtanga瑜伽


Sri K. Pattabhi Jois創立的瑜珈教派,Pattabhi大師是Iyengar大師的師兄弟。Ashtanga的特色是強力連續的體位法操練,強調動作與呼吸的配合,以及採用Ujjayi呼吸法,Ashtanga Yoga依照困難度安排數套連續不斷的體位法順序,每套完全練完要一到二小時甚至更久,其中包含許多困難的動作,Ashatanga Yoga會讓練習者對自己的身體產生強烈的信心。


 


雙人瑜伽


以情侶夫妻配對練習體位法為特色的瑜珈,非派別,因為瑜珈教室要增加課程特色以吸引學員而產生。


 


孕婦瑜伽


顧名思義,同樣因為瑜珈教室要增加課程特色以吸引學員而產生。


 


親子瑜伽


讓父母與小孩一起進行的瑜珈體位法練習,同樣因為瑜珈教室要增加課程特色以吸引學員而產生。


 


塑繩瑜伽


一般的瑜珈體位法練習加上繩子等器材為輔助。


 


塑球瑜伽


一般的瑜珈體位法練習加上或大或小的彈性球等器材為輔助。


 



除了以上所述,另外還有許多混合不同運動系統的瑜珈練法,如氣功瑜珈、太極瑜珈、彼拉提斯瑜珈、印度舞蹈瑜珈等等。隨著瑜珈教練中心的增加,各種新練法隨時推陳出新。


 


 


禪定


禪,Buddha's Mind "" "佛之心". 當下這念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對外境不起攀緣染著,自內照而不昏沉無記是也。


禪定,又名「三昧」,所謂「念佛三昧,三昧之王。」「禪」「定」亦即「止」「觀」,止是放下,觀是看破。禪定是指「心一境性」,讓混亂的思緒平靜下來,外禪內定,專注一境。禪定必須先由「入靜」開始,而到「至靜」,才能達到「寂靜」,此時已經是忘我的境界,從「身空」、「心空」而進入到虛空法界。然而坐禪要進入禪定的境界,也必須要具備「超越的精神」,才能突破一切生理、心理及淺意識的障礙。


禪的意義就是在定中產生無上的智慧,以無上的智慧來印證,證明一切事物的真如實相的智慧,這叫作禪。


六祖壇經講話·坐禪品》:「禪定者,外在無住無染的活用是禪,心內清楚明了的安住是定,所謂外禪內定,就是禪定一如。對外,面對五欲六塵、世間生死諸相能不動心,就是禪;對內,心裏面了無貪愛染著,就是定。參究禪定,那就如暗室放光了!」


心經》:「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所謂「行深」,就是禪定、深定。觀自在菩薩在禪定中發現,當五蘊皆空-也就是「無我」的時候,一切的煩惱與痛苦就解脫了,觀自在菩薩就是在定中得到這個清淨的大智慧而證得大自在成就。


一般來說,禪定不一定能悟道解脫,但要悟道解脫卻離不開禪定。


但是對上根利智者而言,禪定並無一定之形式。所謂:「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十字街頭好參禪。」「如來於二六時中常起觀照。」只要念念覺照,當下「一念清淨一念佛,念念清淨念念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時時刻刻保任,修無修修,行無行行,修一切善而不執著所修之善,斷一切惡且故不為一切惡所縛,當下這念心便是歸於中道。


 


 


禪定六法


·         靜:緩和身心,消除緊張。


·         定:專注不移,一心一意。


·         止:擺脫雜念,頭腦休息。


·         觀:一心觀想,堅強意志。


·         覺:感覺敏銳,思緒空明。


·         同:無限可能,創意無限。


 


 


                                                                                          


冥想                           


英文"Meditation"瑜珈術裡的心性鍛鍊法。大致可分為兩種作法,一為將注意力集中一處不動,例如集中於身上脈輪、咒語或身前的燭火等等。二為心裡觀想特定圖案景象維持不動,如複雜的曼陀羅圖案,有次序的顏色景象變換以及上師神明圖案等等。通常必須先於第一作法得到成果再進行第二種作法,任何一種觀想或集中都有其特定效果與副作用,所以必須依賴有經驗的老師指導。


 


 


資料來源取材自: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91%9C%E4%BC%BD&variant=zh-tw#.E5.8F.82.E7.9C.8B


維基百科的目標是提供每一個人都可以自由使用的百科全書格式的信息。我們所遵守的協議允許任何人自由的訪問我們的內容,就像使用自由軟體一樣,也就是copyleft。這就是說,維基百科的內容可以被覆制,修改和再發佈,只要新的版本也同樣遵循我們的許可,並且注明來自於維基百科。維基百科上的文章以此來始終保持自由,並且允許任何人使用,只要他們遵守某些約束,以確保其自由。


維基媒體基金會是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登記的501(c)(3)免稅非營利慈善機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wantyoga0701 的頭像
    iwantyoga0701

    千晶美媚瑜伽生活美學 部落格

    iwantyoga07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